狼戈的《苹果香》与刀郎的《罗刹海市》
——随笔·五千一百八十四
此刻,是2025年2月27日晚近七点,我偶尔打开电视,看到央视《开门大吉》,小尼正介绍:《苹果香》是2024年网上最火的一首歌,播放量达到了4.5亿(大意,基本上是小尼的原话)。
记得,我写过篇文,叫〈2024,刀郎存疑〉,其中提到「某音上,讨论刀郎的短视频,有大陆的,有香港的,还有台湾的;更有外国人背着似管风琴的东西,在国外繁华的街头演奏刀郎的《罗刹海市》。/为何会这么火呢?有网友在短视频中直言不讳地说,官方在推,从八月到现在已经推了4个月了(她说这话的短视频是11月做的)。/此外,据说《罗刹海市》在官方平台上的播放量是60亿次。也就是说,不分老幼,每一个中国人都听了4次多」。
随后,我在文章中说「《罗刹海市》,我虽只听了一两遍;然,狼戈的《苹果香》,至少听了三遍」;所以,我的那篇文章,叫〈2024,刀郎存疑〉。
而如今,几乎也是官方的信息来了(央视的小尼说的)——《苹果香》的播放量是4.5亿。而《罗刹海市》的播放量,竟是60亿次。
关键,是《罗刹海市》还没《苹果香》火;于这一点,平时稍微留意下流行歌曲的人,心里都会有个是非曲直。
无疑,《罗刹海市》的播放量,是人造的、人工做的,如同人造韩寒、人造艾未未、人造杨恒均……人造各种各样的热点与人物,直到前时人造数学天才少女姜萍。
写到这里,我浮想联翩,但不打算展开,不想给谁找麻烦,所以只说两点:
一、为何要人造刀郎、人造《罗刹海市》的盛况?这又不是什么经济数据之类,人造某个文化数据有啥特别的意义呢?我想不通。
二、希望以后杜绝这种人造任何文化数据的事件。比如,像我的文章被转发,不人造、不也一样被人家转发吗?
顾晓军 2025-2-27